书目信息 |
| 题名: |
治国与教民
|
|
| 作者: | 王威威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
|
| 页数: | 279页 | |
| 开本: | 24cm | |
| 丛书名: | 返本开新国学研究丛书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B220.5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先秦哲学--xian qin zhe xue--研究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5203-4624-5 | |
| 000 | 01862nam 2200289 450 | |
| 001 | 012021001553 | |
| 010 | @a978-7-5203-4624-5@dCNY88.00 | |
| 100 | @a20190802d2019 em y0chiy5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a a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治国与教民@Azhi guo yu jiao min@e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d= Ruling the country and civilizing the people@econtroversy and consensus among Pre-Qin philosophers@f王威威著@zeng |
| 210 | @a北京@c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d2019 | |
| 215 | @a279页@c图@d24cm | |
| 225 | 2 | @a返本开新国学研究丛书@Afan ben kai xin guo xue yan jiu cong shu |
| 314 | @a王威威, 现为中国政法大学国际儒学院教授、中国先秦史学会法家研究会副会长。 | |
| 320 | @a有书目 (第256-276页) | |
| 330 | @a治国、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先秦诸子为如何治理国家和天下以获得稳定的社会秩序提供了各种模式, 如德治、礼治、法治、无为之治等。而治国、治天下又与教民有着直接的联系, 与各种治理方式相适应, 有诗教、礼教、乐教、法教、不言之教等教化方式。同一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 为不同时期的思想家所继承、发展和诠释; 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之间, 因为分歧而互相批判, 但分歧中又分享着共同的观念, 且在批判中逐渐接受对方的思想, 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本书以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为纲, 通过对先秦诸子治理思想和教化思想的比较, 梳理出同一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的提出、发展和演变的线索, 展现出不同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之间的论争情景, 澄清其中的分歧与共识, 以期为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和道德教育提供借鉴。 | |
| 410 | 0 | @12001 @a返本开新国学研究丛书 |
| 510 | 1 | @aRuling the country and civilizing the people@econtroversy and consensus among Pre-Qin philosophers@zeng |
| 517 | 1 | @a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Axian qin zhu zi de zheng ming yu gong shi |
| 606 | 0 | @a先秦哲学@Axian qin zhe xue@x研究 |
| 690 | @aB220.5@v5 | |
| 701 | 0 | @a王威威@Awang wei wei@4著 |
| 801 | 0 | @aCN@b湖北三新@c20211018 |
| 905 | @a徽商职业学院@bS316569-71@dB220.5@e14@f3 | |
| 治国与教民:先秦诸子的争鸣与共识= Ruling the country and civilizing the people:controversy and consensus among Pre-Qin philosophers/王威威著.-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
| 279页:图;24cm.-(返本开新国学研究丛书) |
| ISBN 978-7-5203-4624-5:CNY88.00 |
| 治国、治天下是中国古代哲学家所关注的重要问题, 先秦诸子为如何治理国家和天下以获得稳定的社会秩序提供了各种模式, 如德治、礼治、法治、无为之治等。而治国、治天下又与教民有着直接的联系, 与各种治理方式相适应, 有诗教、礼教、乐教、法教、不言之教等教化方式。同一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 为不同时期的思想家所继承、发展和诠释; 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之间, 因为分歧而互相批判, 但分歧中又分享着共同的观念, 且在批判中逐渐接受对方的思想, 形成了一定的共识。本书以不同的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为纲, 通过对先秦诸子治理思想和教化思想的比较, 梳理出同一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的提出、发展和演变的线索, 展现出不同治理方式和教化方式之间的论争情景, 澄清其中的分歧与共识, 以期为当代中国的国家治理和道德教育提供借鉴。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治国与教民
索取号:B220.5/14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316569 | S316569 | 基本书库/ [索取号:B220.5/14] | 在馆 | |
| 2 | 316570 | S316570 | 基本书库/ [索取号:B220.5/14] | 在馆 | |
| 3 | 316571 | S316571 | 基本书库/ [索取号:B220.5/14]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