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大学·中庸
|
|
| 作者: | 曾参 , 子思 著 ;胡瀚 编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2017 |
|
| 页数: | 472页 | |
| 开本: | 22cm | |
| 丛书名: | 中国文化文学经典文丛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B222.12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儒家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5472-3026-8 | |
| 000 | 01449nam0 2200361 450 | |
| 000 | 01412nam0 2200349 450 | |
| 000 | 01519oam2 2200373 450 | |
| 001 | 0124223312 | |
| 005 | 20170524223312.0 | |
| 010 | @a978-7-5472-3026-8@b精装@dCNY45.00 | |
| 100 | @a20170524d2017 em y0chiy5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220000 | |
| 105 | @ay z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大学·中庸@9da xue · zhong yong@f(春秋)曾参,(战国)子思著@g胡瀚编著 |
| 210 | @a长春@c吉林文史出版社@d2017 | |
| 215 | @a472页@d22cm | |
| 225 | 1 | @a中国文化文学经典文丛@f孙建军主编 |
| 330 | @a《大学》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中庸》强调“诚”,把“诚”视作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将对“诚”的追求作为“人道”的准则,同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与认知方法。 | |
| 461 | 0 | @12001 @a中国文化文学经典文丛 |
| 605 | @a《大学》@x注释 | |
| 605 | @a《中庸》@x注释 | |
| 606 | 0 | @a儒家 |
| 690 | @aB222.12@v5 | |
| 701 | 0 | @c(春秋)@a曾参@9zeng can@4著 |
| 701 | 0 | @c(战国)@a子思@9zi si@4著 |
| 702 | 0 | @a胡瀚@9hu han@4编著 |
| 801 | 0 | @aCN@c20170524@b广东新华 |
| 905 | @f3@b224379-81@dB222.12@e1@a徽商职业技术学院 | |
| 大学·中庸/(春秋)曾参,(战国)子思著/胡瀚编著.-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17 |
| 472页;22cm.-(中国文化文学经典文丛/孙建军主编) |
| ISBN 978-7-5472-3026-8(精装):CNY45.00 |
| 《大学》提出了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领,还提出了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条目,因而具有由“内圣”而“外王”的重要意义。《中庸》强调“诚”,把“诚”视作思想体系的最高范畴,将对“诚”的追求作为“人道”的准则,同时提出了“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与认知方法。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大学·中庸
索取号:B222.12/1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224379 | S224379 | 综合书库(图文三楼东)/ [索取号:B222.12/1] | 在馆 | |
| 2 | 224380 | S224380 | 综合书库(图文三楼东)/ [索取号:B222.12/1] | 在馆 | |
| 3 | 224381 | S224381 | 综合书库(图文三楼东)/ [索取号:B222.12/1]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