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题名: |
明清社会和礼仪
|
|
作者: | 科大卫 著 ;曾宪冠 译 | |
分册: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6 |
|
页数: | 324页, [8] 页图版 | |
开本: | 23cm | |
丛书名: | 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 | |
单 册: | ||
中图分类: | K248.07 , K892.9 | |
科图分类: | ||
主题词: | 社会发展史--she hui fa zhan shi--研究--中国--明清时代 , 礼仪--li yi--研究--中国--明清时代 | |
电子资源: | ||
ISBN: | 978-7-303-20836-4 |
000 | 01419nam 2200301 450 | |
001 | 1833388963 | |
005 | 20181030091702.12 | |
010 | @a978-7-303-20836-4@dCNY58.00 | |
100 | @a20161012d2016 em y0chiy0121 ea | |
101 | 0 | @achi |
102 | @aCN@b110000 | |
105 | @aacfka 000yy | |
106 | @ar | |
200 | 1 | @a明清社会和礼仪@9ming qing she hui he li yi@f科大卫著@g曾宪冠译 |
210 | @a北京@c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d2016 | |
215 | @a324页, [8] 页图版@c图 (部分彩图), 肖像@d23cm | |
225 | 2 | @a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9xin shi xue &duo yuan dui hua xi lie@f丛书主编杨念群 |
320 | @a有书目 | |
330 | @a本书客观地记录了一些可观察的地方礼仪传统的表达 (也可称之为“有意义的礼仪标签”), 这些标签包括同地方宗教和祖先祭祀紧密联系的文字传统、地方神祇的故事、村民自己或和尚道士所演绎的乡村仪式、建筑的特征等, 并重构了这些礼仪所应用到的地方制度的历史。通过个案研究, 对于统一的中国社会进行了详细的论证, 重建了地方社会如何获取及认同自身特性的历史, 以及地方社会如何接受并整合到一个大一统的文化的历史, 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 |
461 | 0 | @12001 @a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f丛书主编杨念群 |
606 | 0 | @a社会发展史@9she hui fa zhan shi@x研究@y中国@z明清时代 |
606 | 0 | @a礼仪@9li yi@x研究@y中国@z明清时代 |
690 | @aK248.07@v5 | |
690 | @aK892.9@v5 | |
701 | 0 | @a科大卫@9ke da wei@4著 |
702 | 0 | @a曾宪冠@9zeng xian guan@4译 |
801 | 0 | @aCN@b万品图书@c20181030 |
905 | @a徽商职业技术学院@bS294067-69@dK248.07@e9@f3 | |
明清社会和礼仪/科大卫著/曾宪冠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
324页, [8] 页图版:图 (部分彩图), 肖像;23cm.-(新史学&多元对话系列/丛书主编杨念群) |
ISBN 978-7-303-20836-4:CNY58.00 |
本书客观地记录了一些可观察的地方礼仪传统的表达 (也可称之为“有意义的礼仪标签”), 这些标签包括同地方宗教和祖先祭祀紧密联系的文字传统、地方神祇的故事、村民自己或和尚道士所演绎的乡村仪式、建筑的特征等, 并重构了这些礼仪所应用到的地方制度的历史。通过个案研究, 对于统一的中国社会进行了详细的论证, 重建了地方社会如何获取及认同自身特性的历史, 以及地方社会如何接受并整合到一个大一统的文化的历史, 展现了中国社会的独特性和复杂性。 |
● |
相关链接 |
正题名:明清社会和礼仪
索取号:K248.07/9
 
预约/预借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1 | 294067 | S294067 | 历史工业书库(图文三楼西)/ [索取号:K248.07/9] | 在馆 | |
2 | 294068 | S294068 | 历史工业书库(图文三楼西)/ [索取号:K248.07/9] | 在馆 | |
3 | 294069 | S294069 | 历史工业书库(图文三楼西)/ [索取号:K248.07/9]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