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政绩工程的形成机理与治理对策
|
|
| 作者: | 王希坤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 2015 |
|
| 页数: | 227页 | |
| 开本: | 24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D625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研究--中国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5117-2662-9 | |
| 000 | 01327nam0 2200301 450 | |
| 000 | 01290nam0 2200289 450 | |
| 000 | 01379nam0 2200313 450 | |
| 001 | 007885956 | |
| 005 | 20150720141948.0 | |
| 010 | @a978-7-5117-2662-9@dCNY45.00 | |
| 100 | @a20150920d2015 em y0chiy5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y z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政绩工程的形成机理与治理对策@9zheng ji gong cheng de xing cheng ji li yu zhi li dui ce@f王希坤著 |
| 210 | @a北京@c中央编译出版社@d2015 | |
| 215 | @a227页@d24cm | |
| 312 | @a封面英文题名:Formation mechanism and goverment measures on "vanity projects" | |
| 330 | @a本书以政绩工程为研究对象,力图从体制层面深入挖掘政绩工程的形成机理,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首先,界定政绩工程的内涵,并提出政绩工程的判别依据。其次,地方政府自主性和自利性是政绩工程形成的主体制度机制。再次,政府间的博弈与竞争是政绩工程形成的体制度性机制。最后,探讨政绩工程的治理对策。 | |
| 510 | 1 | @aFormation mechanism and goverment measures on "vanity projects"@zeng |
| 606 | 0 | @a地方政府@x行政管理@x研究@y中国 |
| 690 | @aD625@v5 | |
| 701 | 0 | @a王希坤@9wang xi kun@f(1969-)@4著 |
| 801 | 0 | @aCN@c20150920@bGDXH |
| 905 | @f3@b252099-101@dD625@e3@a徽商职业技术学院 | |
| 政绩工程的形成机理与治理对策/王希坤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
| 227页;24cm |
| ISBN 978-7-5117-2662-9:CNY45.00 |
| 本书以政绩工程为研究对象,力图从体制层面深入挖掘政绩工程的形成机理,并提出有效的治理对策。首先,界定政绩工程的内涵,并提出政绩工程的判别依据。其次,地方政府自主性和自利性是政绩工程形成的主体制度机制。再次,政府间的博弈与竞争是政绩工程形成的体制度性机制。最后,探讨政绩工程的治理对策。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政绩工程的形成机理与治理对策
索取号:D625/3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252099 | S252099 | 综合书库(图文三楼东)/ [索取号:D625/3] | 在馆 | |
| 2 | 252100 | S252100 | 综合书库(图文三楼东)/ [索取号:D625/3] | 在馆 | |
| 3 | 252101 | S252101 | 综合书库(图文三楼东)/ [索取号:D625/3]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