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前“五四”时代的文化符号
|
|
| 作者: | 文娟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桂林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1 |
|
| 页数: | 443页 | |
| 开本: | 24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I207.42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小说研究--xiao shuo yan jiu--中国--近代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5598-3030-2 | |
| 000 | 01322nam0 2200241 450 | |
| 001 | 012021000876 | |
| 005 | 20210824190036.3 | |
| 010 | @a978-7-5598-3030-2@dCNY78.00 | |
| 100 | @a20210824d2021 em y0chiy011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450000 | |
| 105 | @af z 000z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前“五四”时代的文化符号@AQian “Wu Si ”Shi Dai De Wen Hua Fu Hao @e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小说@f文娟著 |
| 210 | @a桂林@c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d2021 | |
| 215 | @a443页@d24cm | |
| 330 | @a本书介绍商务印书馆对中国近代小说变革与文化转向的推动作用。商务印书馆通过以“说部丛书”为代表的多样化、引领性小说丛书,以及《绣像小说》、《小说月报》等专业期刊,汇聚了一批独领时代风骚,站在时代前沿的优秀小说著译人才,从而既主动顺应了“前五四时代”文学场域的变迁趋势,又以自身与众不同的方式引导了这一场域的变局大势,促使中国近代小说的整体面貌、样态与格局焕然一新,为之打上了“商务印书馆烙印”。这一独特的烙印,也成为“前五四时代”文化符号的一部分,不仅与那个时代的小说潮流、文化风尚不可分离,还绵延至“五四”新文学运动及其后的时代之中,甚至影响至今。 | |
| 517 | 1 | @a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小说@Ashang wu yin shu guan yu zhong guo jin dai xiao shuo |
| 606 | 0 | @a小说研究@Axiao shuo yan jiu@y中国@z近代 |
| 690 | @aI207.42@v5 | |
| 701 | 0 | @a文娟@AWen Juan @4著 |
| 801 | 0 | @aCN@b广东新华@c20210824 |
| 905 | @aAHWZXX@bS322223-7@dI207.42@e13@f5 | |
| 前“五四”时代的文化符号:商务印书馆与中国近代小说/文娟著.-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 |
| 443页;24cm |
| ISBN 978-7-5598-3030-2:CNY78.00 |
| 本书介绍商务印书馆对中国近代小说变革与文化转向的推动作用。商务印书馆通过以“说部丛书”为代表的多样化、引领性小说丛书,以及《绣像小说》、《小说月报》等专业期刊,汇聚了一批独领时代风骚,站在时代前沿的优秀小说著译人才,从而既主动顺应了“前五四时代”文学场域的变迁趋势,又以自身与众不同的方式引导了这一场域的变局大势,促使中国近代小说的整体面貌、样态与格局焕然一新,为之打上了“商务印书馆烙印”。这一独特的烙印,也成为“前五四时代”文化符号的一部分,不仅与那个时代的小说潮流、文化风尚不可分离,还绵延至“五四”新文学运动及其后的时代之中,甚至影响至今。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前"五四"时代的文化符号
索取号:I207.42/13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322223 | S322223 | 基本书库/ [索取号:I207.42/13] | 在馆 | |
| 2 | 322224 | S322224 | 基本书库/ [索取号:I207.42/13] | 在馆 | |
| 3 | 322225 | S322225 | 基本书库/ [索取号:I207.42/13]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