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陕北说书研究
|
|
| 作者: | 孙鸿亮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 2011.09 |
|
| 页数: | 292页 | |
| 开本: | 20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J826.8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戏剧--xi ju--艺术--中国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201-07187-9 | |
| 000 | 01288nam0 2200217 450 | |
| 001 | 69895 | |
| 005 | 20121023132131.35 | |
| 010 | @a978-7-201-07187-9@dCNY36.00 | |
| 100 | @a20121011d2011 km y0chiy012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20000 | |
| 105 | @ay z 000zy | |
| 200 | 1 | @a陕北说书研究@Ashan bei shuo shu yan jiu@f孙鸿亮著@Fsun hong liang zhu |
| 210 | @a天津@c天津人民出版社@d2011.09 | |
| 215 | @a292页@d20cm | |
| 330 | @a全书共分为四编。第一编为陕北说书概述,作者从说书人中普遍流传的“三皇说”入手,结合相关文献,探讨陕北说书的起源,分析陕北说书中“瞽矒”文化的遗存,介绍陕北说书的分类和演唱形态及传统说书的内容。第二编为陕北说书的形成和发展,作者分阶段探讨了陕北说书的形成和发展演变过程。第三编为陕北说书口头诗学研究,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分为“程式”、“书套”、“故事范型”、“书面和口头传统”四个部分,作者借鉴国外当代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陕北说书的口头特征进行了探讨。第四编为作者的听书笔记,作者仿照谭正璧、谭寻《弹词叙录》体例,以记述陕北说书传统书目故事梗概为主,兼及其别、著录、录音存佚情况、本事来源,以及同题材的文学作品等,为陕北说书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 | |
| 606 | 0 | @a戏剧@Axi ju@x艺术@x中国 |
| 690 | @aJ826.8@v4 | |
| 701 | 0 | @a孙鸿亮@Asun hong liang@4著 |
| 801 | 0 | @aCN@b徽商职业学院图书馆@c20121023 |
| 905 | @dJ826.8@b171027-32@e1@f6@a安徽徽商职业技术学院 | |
| 陕北说书研究/孙鸿亮著.-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11.09 |
| 292页;20cm |
| ISBN 978-7-201-07187-9:CNY36.00 |
| 全书共分为四编。第一编为陕北说书概述,作者从说书人中普遍流传的“三皇说”入手,结合相关文献,探讨陕北说书的起源,分析陕北说书中“瞽矒”文化的遗存,介绍陕北说书的分类和演唱形态及传统说书的内容。第二编为陕北说书的形成和发展,作者分阶段探讨了陕北说书的形成和发展演变过程。第三编为陕北说书口头诗学研究,是本书的主体部分,分为“程式”、“书套”、“故事范型”、“书面和口头传统”四个部分,作者借鉴国外当代民俗学的理论和方法,对陕北说书的口头特征进行了探讨。第四编为作者的听书笔记,作者仿照谭正璧、谭寻《弹词叙录》体例,以记述陕北说书传统书目故事梗概为主,兼及其别、著录、录音存佚情况、本事来源,以及同题材的文学作品等,为陕北说书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陕北说书研究
索取号:J826.8/1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171027 | S171027 | 综合书库(图文三楼东)/ [索取号:J826.8/1] | 在馆 | |
| 2 | 171028 | S171028 | 综合书库(图文三楼东)/ [索取号:J826.8/1] | 在馆 | |
| 3 | 171029 | S171029 | 综合书库(图文三楼东)/ [索取号:J826.8/1] | 在馆 | |
| 4 | 171030 | S171030 | 综合书库(图文三楼东)/ [索取号:J826.8/1] | 在馆 | |
| 5 | 171031 | S171031 | 综合书库(图文三楼东)/ [索取号:J826.8/1] | 在馆 | |
| 6 | 171032 | S171032 | 综合书库(图文三楼东)/ [索取号:J826.8/1]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