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人为何争斗
|
|
| 作者: | 伯特兰·罗素 著 ;陈文铁 译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1 |
|
| 页数: | 172页 | |
| 开本: | 21cm | |
| 丛书名: | 罗素文集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D0-02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政治哲学--zheng zhi zhe xue--研究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5327-8584-1 | |
| 000 | 01381nam0 2200265 450 | |
| 001 | 012021000754 | |
| 005 | 20210828121857.0 | |
| 010 | @a978-7-5327-8584-1@dCNY48.00 | |
| 100 | @a20210828d2021 em y0chiy011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310000 | |
| 105 | @af z 000z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人为何争斗@ARen Wei He Zheng Dou @f(英)伯特兰·罗素著@g陈文铁译 |
| 210 | @a上海@c上海译文出版社@d2021 | |
| 215 | @a172页@d21cm | |
| 225 | 2 | @a罗素文集@Aluo su wen ji |
| 330 | @a罗素在本书中的观点形成于1916年早期,当时他在伦敦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社会重建原则”的演讲,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骇人听闻,而罗素的战前政治经历并没有让他意识到他的同胞对战争是如此渴望,甚而随着冲突加剧变得更加好战。因此在1915年年中,罗素通过分析社会行为、理性行为和感性行为的根源全方位地重新审视政治学的理论基础。罗素意在提出一种政治哲学,它所基于的是冲动比有意识的目标更能塑造人的生活这样一种信条。他把绝大多数冲动归为两类:占有型冲动和创造型冲动。他认为最好的生活大多基于创造型冲动,而最糟的生活大多源于对占有的热爱。国家、战争、财产都是占有型冲动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教育、婚姻、宗教则是创造型冲动的体现。 | |
| 410 | 0 | @12001 @a罗素文集 |
| 606 | 0 | @a政治哲学@Azheng zhi zhe xue@x研究 |
| 690 | @aD0-02@v5 | |
| 701 | 0 | @a伯特兰·罗素@ABo Te Lan ·Luo Su @c英@4著 |
| 702 | 0 | @a陈文铁@Achen wen tie@4译 |
| 801 | 0 | @aCN@b广东新华@c20210828 |
| 905 | @aAHWZXX@bS327006-8@dD0-02@e3@f3 | |
| 人为何争斗/(英)伯特兰·罗素著/陈文铁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21 |
| 172页;21cm.-(罗素文集) |
| ISBN 978-7-5327-8584-1:CNY48.00 |
| 罗素在本书中的观点形成于1916年早期,当时他在伦敦进行了一系列关于“社会重建原则”的演讲,此时第一次世界大战所造成的损失越来越骇人听闻,而罗素的战前政治经历并没有让他意识到他的同胞对战争是如此渴望,甚而随着冲突加剧变得更加好战。因此在1915年年中,罗素通过分析社会行为、理性行为和感性行为的根源全方位地重新审视政治学的理论基础。罗素意在提出一种政治哲学,它所基于的是冲动比有意识的目标更能塑造人的生活这样一种信条。他把绝大多数冲动归为两类:占有型冲动和创造型冲动。他认为最好的生活大多基于创造型冲动,而最糟的生活大多源于对占有的热爱。国家、战争、财产都是占有型冲动在政治上的主要表现;教育、婚姻、宗教则是创造型冲动的体现。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人为何争斗
索取号:D0-02/3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327006 | S327006 | 基本书库/ [索取号:D0-02/3] | 在馆 | |
| 2 | 327007 | S327007 | 基本书库/ [索取号:D0-02/3] | 在馆 | |
| 3 | 327008 | S327008 | 基本书库/ [索取号:D0-02/3]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