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
|
| 作者: | 陈嘉映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2 |
|
| 页数: | 295页 | |
| 开本: | 21cm | |
| 丛书名: | 陈嘉映作品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B842.1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认知--ren zhi--研究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5477-4113-9 | |
| 000 | 01340nam 2200253 450 | |
| 001 | 012023000166 | |
| 010 | @a978-7-5477-4113-9@dCNY58.00 | |
| 100 | @a20220222d2022 em y0chiy50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y z 000yy | |
| 106 | @ar | |
| 200 | 1 | @a感知·理知·自我认知@Agan zhi ·li zhi ·zi wo ren zhi@f陈嘉映著 |
| 210 | @a北京@c北京日报出版社@d2022 | |
| 215 | @a295页@d21cm | |
| 225 | 2 | @a陈嘉映作品@Achen jia ying zuo pin |
| 314 | @a陈嘉映, 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资深教授。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华东师范大学。 | |
| 330 | @a“感知”“理知”“自我认知”是著名哲学家陈嘉映先生长期思考和研究的主题。秉持一贯的论述特点, 在本书中, 他从精微的概念辨析入手, 去分析哲学中此类论理词背后的理路, 进而拆掉概念的围墙, 将其贯穿、打通, 让我们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以及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不管谈感知、理知还是自我认知, 他总是连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谈, 连着整个时代、人类经历过来的一个个时代在谈。在今天这个理知落幕的时代, 面对技术化、数字化的大形势, 如何认知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 如何认知我们自身在人之中的位置, 本书提供了一个深入而又有新意的视角, 让我们对这个世界重新产生感觉, 更有力量去应对当下的问题。 | |
| 410 | 0 | @12001 @a陈嘉映作品 |
| 606 | 0 | @a认知@Aren zhi@x研究 |
| 690 | @aB842.1@v5 | |
| 701 | 0 | @a陈嘉映@Achen jia ying@4著 |
| 801 | 0 | @aCN@b湖北三新@c20230706 |
| 905 | @a徽商职业学院@bS335006-08@dB842.1@e11@f3 | |
|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陈嘉映著.-北京:北京日报出版社,2022 |
| 295页;21cm.-(陈嘉映作品) |
| ISBN 978-7-5477-4113-9:CNY58.00 |
| “感知”“理知”“自我认知”是著名哲学家陈嘉映先生长期思考和研究的主题。秉持一贯的论述特点, 在本书中, 他从精微的概念辨析入手, 去分析哲学中此类论理词背后的理路, 进而拆掉概念的围墙, 将其贯穿、打通, 让我们看到它们之间的联系, 以及与我们生活的联系。不管谈感知、理知还是自我认知, 他总是连着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在谈, 连着整个时代、人类经历过来的一个个时代在谈。在今天这个理知落幕的时代, 面对技术化、数字化的大形势, 如何认知我们在世界中的位置, 如何认知我们自身在人之中的位置, 本书提供了一个深入而又有新意的视角, 让我们对这个世界重新产生感觉, 更有力量去应对当下的问题。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感知·理知·自我认知
索取号:B842.1/11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335006 | S335006 | 综合书库(图文三楼东)/ [索取号:B842.1/11] | 在馆 | |
| 2 | 335007 | S335007 | 综合书库(图文三楼东)/ [索取号:B842.1/11] | 在馆 | |
| 3 | 335008 | S335008 | 综合书库(图文三楼东)/ [索取号:B842.1/11] | 在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