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目信息 |
| 题名: |
苏轼与朱熹
|
|
| 作者: | 张毅 著 | |
| 分册: | ||
| 出版信息: | 北京 中国友谊出版公司 2018 |
|
| 页数: | 344页 | |
| 开本: | 22cm | |
| 丛书名: | ||
| 单 册: | ||
| 中图分类: | K825.6 , B244.75 | |
| 科图分类: | ||
| 主题词: | 诗人--shi ren--人物研究--中国--宋代 , 思想家--si xiang jia--人物研究--中国--宋代 | |
| 电子资源: | ||
| ISBN: | 978-7-5057-4165-2 | |
| 000 | 01297nam0 2200289 450 | |
| 001 | 1857218523 | |
| 005 | 20181107160133.41 | |
| 010 | @a978-7-5057-4165-2@b精装@dCNY59.00 | |
| 100 | @a20180108d2018 em y0chiy0121 ea | |
| 101 | 0 | @achi |
| 102 | @aCN@b110000 | |
| 105 | @aach a 000yy | |
| 200 | 1 | @a苏轼与朱熹@9su shi yu zhu xi@f张毅著 |
| 210 | @a北京@c中国友谊出版公司@d2018 | |
| 215 | @a344页@c图, 肖像, 摹真@d22cm | |
| 314 | @a张毅, 云南曲靖人,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南开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
| 320 | @a有书目 (第251-252页) | |
| 330 | @a《苏轼与朱熹》从另外一个角度、另外一种眼光、另外一种笔调审视、描画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在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研究中, 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思想、学说、著作、经历和政绩, 而很少对他们的心态做认真的分析和描述。这种缺陷无疑给历史文化留下了一行空白。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的心灵史, 如何用清新脱俗的笔墨描述出人类心灵发展的轨迹, 也许正是新一代学者需要担负的工作。 | |
| 600 | 0 | @a苏轼,@9su shi@f1036-1101@x人物研究 |
| 600 | 0 | @a朱熹,@9zhu xi@f1130-1200@x人物研究 |
| 606 | 0 | @a诗人@9shi ren@x人物研究@y中国@z宋代 |
| 606 | 0 | @a思想家@9si xiang jia@x人物研究@y中国@z宋代 |
| 690 | @aK825.6@v5 | |
| 690 | @aB244.75@v5 | |
| 701 | 0 | @a张毅@9zhang yi@4著 |
| 801 | 0 | @aCN@b万品图书@c20180108 |
| 905 | @a徽商职业技术学院@bS284807-09@dK825.6@e199@f3 | |
| 苏轼与朱熹/张毅著.-北京:中国友谊出版公司,2018 |
| 344页:图, 肖像, 摹真;22cm |
| ISBN 978-7-5057-4165-2(精装):CNY59.00 |
| 《苏轼与朱熹》从另外一个角度、另外一种眼光、另外一种笔调审视、描画历史的意义和价值。在对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研究中, 人们更多关注的是他们的思想、学说、著作、经历和政绩, 而很少对他们的心态做认真的分析和描述。这种缺陷无疑给历史文化留下了一行空白。历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人类的心灵史, 如何用清新脱俗的笔墨描述出人类心灵发展的轨迹, 也许正是新一代学者需要担负的工作。 |
| ● |
| 相关链接 |
|
|
|
正题名:苏轼与朱熹
索取号:K825.6/199
 
预约/预借
| 序号 | 登录号 | 条形码 | 馆藏地/架位号 | 状态 | 备注 |
| 1 | 284807 | S284807 | 历史工业书库(图文三楼西)/ [索取号:K825.6/199] | 在馆 | |
| 2 | 284808 | S284808 | 历史工业书库(图文三楼西)/ [索取号:K825.6/199] | 在馆 | |
| 3 | 284809 | S284809 | 历史工业书库(图文三楼西)/ [索取号:K825.6/199] | 在馆 |